close

目前越來越多醫院的復健科以及洗腎中心,使用遠紅外線醫療設備,為患者進行復健熱療及洗腎廔管療護。雖然遠紅外線當紅,但是一般人對它的認識並不深入,往往以為它的作用屬於溫熱效應。事實上,遠紅外線在紅外線之中,是波長較長的一群(約 5.6至 1000 微米),雖然能量只及於人體皮膚以下約0.1公分的深度,但是保健與醫療效果卻很驚人。


以基礎醫學研究見長的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物物理系吳本玠教授,他的研究團隊曾以系列的動物實驗模型,呈現遠紅外線照射後,對紅血球膜電位、膜流動性與細胞變形能力的影響,證實這種「非熱效應」關係到全血黏度降低,有利於血液循環的改善。


在今年一月出版的「實驗生物醫學期刊」中刊載,日本大阪關西醫科大學的豐川醫師,在 110隻實驗動物背上,分別作了 1.5 公分見方的傷口,分組觀察傷口癒合的情形。豐川醫師透過顯微鏡發現,採用遠紅外線照射的一組,不但傷口癒合必須的膠原蛋白累積較多,產生乙型移形生長因子( TGF-β ) 的纖維母細胞浸潤也比較豐富。


傷口癒合以前,會經過發炎期、增生期與整合期,這個連續過程的順利與否,決定了傷口是否順利癒合。用遠紅外線照射傷口,不但增加發炎期的生長因子分泌,也直接刺激增生期與整合期的膠原蛋白堆積,藉此加速傷口的復合。同時也發現,雖然遠紅外線會產生少量溫熱,但所有實驗動物的皮膚表面,並未見到不良的發炎反應或灼傷現象。


幾年前,成功大學楊明興教授也曾以實驗,說明遠紅外線可以提高體腔深層的溫度,並使全身微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。他推論遠紅外線雖然無法直接穿透組織,但可藉著分子間的振動,將能量傳遞進入深層組織。


對照回味楊教授與豐川醫師的報告,發現他們同時說明了遠紅外線不需大規模破壞表面,就能有效進行深層生理改良的特性。確認了遠紅外線出乎意料的功效。


摘錄白自實驗生物醫學期刊一月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casserole 的頭像
    lecasserole

    Vivify Your Life

    lecassero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